自2020年,漂亮國連續四輪制裁,華為的高速發展被按下了暫停鍵,全球范圍內有實力生產7nm制程以下的的工廠全部不能和華為進行繼續合作,所以有了那則臺積電連夜趕工,為華為生產麒麟9000芯片的新聞,在漂亮國的安排下,華為被扼住了生命的咽喉,這時候的華為,引以為傲的5G技術,芯片設計技術,因為各種專利制裁,技術封鎖,全部變成了紙上的圖案和文字,華為海思的5G芯片沒有工廠能夠代工,5G射頻芯片也沒有
手機業務是華為的重心,巔峰時期手機組成的消費者業務給華為貢獻超一半的營收?,F在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成為了華為的營收主力。
但是華為并沒有放棄對手機業務的開發,而且有英媒傳來消息稱,華為明年或發布5G手機,用上國產5G射頻芯片。具體怎么回事呢?華為5G有哪些破局方向?
英媒稱華為明年發布5G手機
華為手機業務的情況大家都清楚,這些年先是經歷了谷歌停止對GMS的授權,讓華為海外手機業務發展變局,后續谷歌也沒有對華為開放安卓系統的更新。
谷歌這些操作讓華為手機業務在軟件系統上受挫,不過這反而促使華為鴻蒙系統的落地。到現在鴻蒙系統已經有3億臺裝機量了。而在硬件方面,美國又展開動作,阻礙芯片代工和芯片供貨 ,其中涉及到美國技術的射頻芯片也不能自由出貨了。
要知道射頻芯片是組成5G網絡的重要核心,沒有射頻芯片模塊的支持,手機只能使用4G網絡了。
這是華為目前正在經歷的情況,市面上主要銷售的是4G手機,能銷售的5G手機要么是老機型,要么需要搶購,又或者屬于中低端類產品。什么時候回歸5G一直是廣大消費者的期待,以華為5G技術的實力,若能重新用上5G網絡,帶來的體驗肯定是非常出色的。
關于什么時候回歸5G,有英媒傳來消息,稱華為正式宣布決定,明年發布5G手機,并用上國產的5G射頻芯片。
這是要與美技術完全“斷鉤”?因為美國技術涵蓋射頻芯片產業鏈,所以對外采購這部分的芯片估計不太容易。那么就只有使用國產技術了,而且還需要做到核心技術化,從設計到制造都能做到自主可控。
只有滿足國產化的要求,才能讓華為5G回歸手機業務。如果英媒的消息屬實,無疑是滿足了許多人的期待。
在5G市場的浪潮下,只有5G才能順應時代需求。賣4G手機并不是華為的意愿,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5G廠商,相信比任何人都希望用上5G網絡。
當然,英媒的消息有多少準確性,以及到時候華為能否用上5G手機,這些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。在此之前,我們要做的就是給華為足夠的時間,讓華為能夠按照規劃好的發展需求,去面向未來。
華為5G的破局方向
華為手握大量的5G核心專利技術,是全球5G標準制定的重要參與者。綜合來看,5G并不是只有用在單一領域,那么華為5G有哪些破局方向呢?
首先是大力布局5G ToB業務。
任正非說過,5G最大的作用是在ToB市場業務,如果只是用來提升大規模流量,那5G本身就失敗了。
什么是ToB?簡單來說就是面向企業用戶提供的服務,而消費者的是ToC。所以華為5G也會向企業用戶帶來高帶寬,低時延的優質解決方案,廣泛應用在醫療、交通、教育、工業、煤礦等等領域。
比如用5G技術進行遠程挖礦,降低人員下礦井產生的風險。
5G ToB業務的市場潛力非常大,也會是未來5G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,華為已經獲得了3000多份5G ToB訂單,走在了行業的前頭,這項業務也是華為5G破局的方向之一。
其次是大家關注的消費者業務。
華為5G用在消費者業務領域,主要體現在智能汽車的車聯網和智能手機的5G網絡等等。就能手機5G網絡來說,華為要想回歸5G網絡,并成為破局方向的話,解決方案其實是有的。
要么押注國產射頻芯片發展,從產業鏈根源解決問題。要么使用配件,搭載5G通信殼,讓4G手機升級為5G。若使用5G通信殼,會額外增加一定的配件成本,就看消費者的個人意愿了。
華為5G涉獵廣闊,并不是只在一個方向發展,不管是5G ToB業務還是面向消費者的5G手機產品,華為都不會放棄布局。
一方面敞開市場合作的大門,與各國運營商建立5G合作,另一方面堅持對手機業務的研發。
不難發現,在這個過程中華為許多核心技術都得到了提升,有了更多自主可控的話語權。比如鴻蒙操作系統正在迎來生態崛起,還有智能汽車業務也通過ICT技術避免對外界產生依賴,不造車的決策給華為自由發揮市場的空間。
總結
根據英媒的消息顯示,華為明年會發布5G手機,還會用上國產的射頻芯片。這意味著著在關鍵的射頻技術領域要與外部技術“斷鉤”了。當然,消息是否屬實還需要拭目以待。但可以知道的是,華為會堅持到底,給消費者帶來更多,更好的產品服務。